經濟增長和民生福祉比翼齊飛
經濟增長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和手段,增進民生福祉是經濟增長的目的和歸宿。清遠市委、市政府領導告訴記者:“財富、GDP都是為百姓幸福服務的,清遠將牢牢抓住發展的出發點,為百姓謀福利,為提高清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,打造和諧幸福清遠努力。”
幸福并不空洞,對于老百姓來說,就是要有豐厚的物質基礎,具體表現在老有所養、病有所醫、衣食住行的舒適與便利,在更高層次上追求豐富充實的文化生活。
與一路飆升的“清遠速度”比起來,清遠對民生建設和投入的大手筆也毫不遜色。一系列可資證明的數據是“十一五”期間,清遠共投入民生資金211.3億元,其中2010年投入民生資金62.69億元,增長21.4%。
在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方面,近五年來新增就業人數30.4萬人,轉移城鄉富余勞動力就業62.4萬人次,組織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4.6萬人。
在社會保障方面,落實城鄉最低保障制度,農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以下的困難家庭全部納入低保救濟;4年來,市助學扶志基金發放助學金1.38億元,受惠學生13萬多人次。
在教育事業方面,五年來,清遠新增普通高中學位2.41萬個,新增中職(含技工)學位4.55萬個。2010年,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3.08%,提前一年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。
在衛生事業方面,加大衛生事業投入,從2007年起連續五年,市財政共安排1.5億元專項資金用于衛生設施建設,2009年與2005年相比,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增長了31%,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增長了35%;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%,實現全覆蓋,有效減輕農民負擔。
在扶貧開發“規劃到戶、責任到人”工作方面,作為全省提出“雙到”戰略的發源地,清遠共落實“雙到”資金5.8億元,成功探索出產業扶貧、基礎設施建設、互助金、勞務輸出、移民搬遷五種扶貧模式,扶持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項目1000個、貧困戶項目5萬個,組織勞務輸出1.44萬人,16.2萬貧困人口成功脫貧,769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。
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方面,116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得到解決,提前3年完成省下達的任務。
……
當然,要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,把發展的手段和目的有機結合起來,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增長成果,最為重要的是要著力促進居民增收。
統計數據顯示,2010年,清遠全市在崗職工年均工資31217元,比2005年增長70.4%,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.58萬元,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386元,分別比2005年增長69.1%和60%。
在“清遠速度”的強力支撐下“幸福清遠”變得觸手可及。